冷空气来者不善,站在寒风中冷到瑟瑟发抖~~
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,有哪些暖身秘诀?小编为您整理实用暖身指南,教你从头暖到脚!转发提醒你关心的TA!
一、头部
不注意头部保暖,很容易引发鼻炎、头疼、牙疼、三叉神经痛等疾病,严重时会诱发脑血管疾病。
暖头贴士
1. 搓头
先用手指找到大脑中线,在散开食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,顺、逆时个36次,可以疏通头部经络,气血畅通,增强头部御寒功能。
2. 热敷
热敷可通经活络,活血止痛。如果觉得头颈部寒冷僵硬,可以再热水里加少量盐和醋。
3. 梳头
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,使头皮微热,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。
二、鼻子
鼻黏膜接触冷空气,黏液分泌会减少,毛细血管会变脆,鼻子的“屏风”作用就变差,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,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。
暖鼻贴士
1. 温水冲洗鼻腔
每天回到家后,用温水冲洗鼻腔,能将白天空气中的花粉、灰尘及其他污染物冲洗出去,并能软化并冲洗出鼻腔中形成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。
2. 按摩鼻翼
每天早晨和睡前,可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、鼻翼两I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,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,15-20次,促进气血流通,增强鼻的耐寒能力。
3. 戴口罩
戴口罩可预防冷空气直接进入鼻腔,更能直接预防鼻过敏,不让鼻炎有可乘之机。
三、耳朵
冬季经常按摩双耳,不但能预防冻疮,还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。
暖耳贴士
1.拉耳垂
用两手拇指、食指揉搓耳垂至发热,然后向下拉耳垂15-20次。
2.提耳尖
双手捏住双耳,上部耳轮,适度提拉耳尖,提拉时大拇;指和食指顺便按揉耳尖,以微发热为度。
3.摩耳轮
拇指置于耳轮内侧,其余四指置于耳轮外侧,揉搓2-5分钟,再往上提捏,以感到发热为度。
四、腰部
“腰为肾之府”,腰部受寒,很容易出现滞血瘀,引起腰部疼痛。
暖腰贴士
1.外敷
热盐袋外敷有助于气血通畅,缓解腰背疼痛。
2.捂腰
双手交叉,快速搓热手掌,然后把手掌捂在肾俞穴(俗称“腰眼”,腰椎两侧二指宽处, 约与肚脐相水平)上,用手掌温暖腰肾,同时双手反复按揉,至腰部微微发热。
3.穿衣不露腰
穿衣要注意腰部的衔接,上衣一定要盖过腰部,少穿低腰裤。必要时可选择护腰带加强保暖。
五、背部
“背宜常暖”,如忽视背部保暖,易受风寒之邪入侵,导致免疫功能下降。
暖背贴士
1.晒太阳
加穿一件棉毛背心,可在中午光照强烈时出门散步,接触阳光。
2.按摩捶背
沿脊柱两侧进行,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,要动作协调、节奏均匀,直轻不宜重。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-80下为宜,每日1-2次,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。
六、双手
冬季气温下降,皮脂腺的分泌也随之减少,再加上冬季冷空气侵袭,手脚的热量和油脂挥发很快,并且非常干燥,甚至出现皲裂、流血等症状。
暖手贴士
1.揉搓手心
揉手心时一手握拳,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部,直到感到手心微热,再换另- -只手,交替进行。
2.按摩穴位
按摩阳池穴,能够使阳气充足,使手温暖起来。阳池穴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心处。
3.适当运动
在天气较暖时,可适当做些户外活动,经常按摩手部皮肤,活动手足部关节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耐寒能力。
七、膝部
膝关节脂肪含量少,易受寒冷刺激。而且冬天膝关节周围供血减少,保护和调节功能下降,寒气侵入时很容易秀发膝关节疼痛。
暖膝贴士
1.重点保护
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、七分裤等,骑车、外出锻炼时可戴_上护膝,并注意运动不可过量。晚上睡觉时,要用被子盖住膝部或风湿的部位。
2.热敷
每天晚上可对膝关节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,减轻膝部不适,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,减轻肿胀。
八、双脚
“脚冷则全身冷”。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,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,血液流经的“路程”最长,血液供应往往不足。
暖脚贴士
1.穿棉鞋、毛袜
及时穿,上保暖轻便的棉鞋和毛袜。鞋子不能太小,否则会使脚部循环受到挤压。最好垫上鞋垫,如果爱出脚汗,鞋垫最好每晚更换。
2.热水泡脚
每晚泡脚20分钟,水温42C左右最佳,同时按摩脚掌的涌泉穴,起到调理脏腑、舒通经络的作用。
3.足部按摩
每天用双脚掌对搓,或用右手搓左脚心,左手搓右脚心,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,体质增强,提高御寒能力。
注:资料来源生命日报、新华网、健康时报、中国天气网等,如有侵权,情况联系删除